这篇序言不算阅读指南,只是在本文写到14万字时,笔者(或者应该叫键盘小能手?)偶然驻足回顾和展望时的一些探讨和杂感,借此简述一下文案上方挂着的几个标签:浪漫主义、强制爱、BDSM。
众所周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艺术创作的两大流派,不仅限于文学作品,还有音乐、美术等领域。
“浪漫”一词源于古法语中的romanz,最早的意思是common language,就是大众语言,或者说,就是区别于“阳春白雪”的“下里巴人”的语言。后来它又演化成了book in common language,即用大众语言写的书,再演化为adventure novel,意为“历险小说”,或者“传奇”。
所以“浪漫”一词与欧洲历史颇有渊源。
虽然“浪漫”随处可见,但我第一次看到“浪漫主义”(Romanticism)这个文艺术语应该是在一本图文并茂的欧洲史教科书上。
那时候,每周一早晨的历史课都是随堂考试,每次考试成绩计入学年总成绩,前面半小时是选择题,考的是一些名词、名人、年份等硬性知识,后面半小时是写作文,写作题目是详细阐释一些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人物关系之类的。
那门课我学的很认真,把原本就图文并茂的厚厚的一本教科书用五颜六色的重点笔勾画得更加炫目,一方面是要应付考试,一方面是确实觉得很有意思。繁杂而详尽,脉络清晰又旁征博引。
那不是初高中历史课,老师是不帮我们划重点的。几千页的教科书,外加老师推荐的书,都要自己阅读,自己找重点,自己背。所以每个星期天都熬大夜背书,一章甚至反复读两三遍,直到天亮,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去考场,趁热答题。
当年课本上的知识已经忘得七零八落,倒是记得有一篇作文题目大概是:请阐述“浪漫主义”的来源和影响。那篇半小时的随堂作文我自诩满意,也令我对“浪漫主义”的印象至今尤为深刻,手稿发在wb上了。
关于“浪漫主义”的定义和讨论,大家不妨自行搜索。关于这个定义的学术探讨,甚至比在西方被归列为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还要多很多。
这里想划的重点就是:浪漫主义兴盛于影响整个欧洲史的一次重大变革,即法国大革命。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之前的启蒙运动,而浪漫主义作品的核心就是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友爱(freedom, equality, fraternity)。
仔细想来,这三点其实都是理想且主观的,放在文学作品里,就不乏需要运用丰沛的想象、纯粹的感情和夸张的手法来演绎。
抛开西方的文艺作品和历史背景,也抛开学界对“浪漫主义”的定义,我认为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离不开“浪漫主义”元素的,因为它不仅限于风花雪月、谈情说爱。即便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它相对于真实的世界也是较为“自由”和“主观”的创作,哪怕只是遣词造句时的几秒钟的斟酌。
但不是每篇文都会挂出“浪漫主义”的标签。“浪漫主义”和“浪漫”是有区别的。
浪漫主义是启蒙、是革命、是主观、是理想、是畅想。
法国大革命掀翻的君主是路易十六。
《繁芜》这篇文的主角是个“亡国之君”,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个“国破山河在”的君主。不是他亡了国,而是国亡了他。每一任亡国之君在当时都象征着一个朝代或是一个政权的灭亡,但是在历史的进程中,每一次灭亡却又会带来一次革新,一种新生。
他们与国之间,只是彼此放过。
时代更迭,山河长在。
在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的进程中,国王路易十六注定会被送上断头台。
但是历史也不都残忍。
爱新觉罗·溥仪于1959年买票重游故宫。这大概就是残忍的历史为我们闪现出的一幕浪漫主义的景象。时代更迭,一个老人在售票处被平等地对待,又在昔日的牢笼里自由地漫步。
对于一个“亡国之君”来讲,属于他的一切都是从繁盛到荒芜。
但是对于一片山河来讲,斯人已去,这必须是从荒芜到繁盛的开端。
一个又一个人的悲哀,一次又一次地换来了革新后的千秋万代。
但历史关注的是革新、进程、千秋万代,浪漫主义的文却可以关注到某一个人的悲哀。
因为浪漫主义就是充满着浓重的主观色彩。
主观色彩带来了标签中的强制爱,而烘托出自由平等理念的则是标签中来自四个字母的束缚、屈服,和随后的挣脱、自立。
虽然文中副cp的强制爱更为明显,因为是表象上的,但主cp间也一直存在着精神上的,更深层、更微妙的互相强制。
是的,这是一篇互攻文。我认为任何一篇身心皆互攻的文都或多或少地拥有1789-1799年间的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浪漫主义精神:自由,平等,友爱(freedom, equality, fraternity,而fraternity又有兄弟情义的意思)。
浪漫主义包罗和衍生出了很多的元素,就连民族主义都被列入其中。
这篇标了“浪漫主义”的文也会尽量触及到浪漫主义里的一些元素,比如传奇、武侠、历险。比如向往自由、平等、友爱。
至于文名《繁芜》,繁芜一词的字面意思是繁多芜杂,琐碎无章。
唐玄宗李隆基在《孝经注序》里写道:“至当归一,精义无二,安得不翦其繁芜而撮其枢要也?”(《(石台)孝经》的隶书碑文现存于西安碑林,有机会的话可以去西安碑林欣赏一下唐玄宗的书法,没有机会的话就上网搜吧碑文图吧)。
这篇文比较长,的确会有琐碎的日常和芜杂的角色。写法上,一开始的14万字都没有直接描绘“亡国之君”的视角,需要我们在芜杂中寻找,因为他也在芜杂的束缚中逐渐敞开心扉。
不过“繁芜”两个字也可以拆开看,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一个人眼中的繁盛到荒芜,或是一群人眼中的荒芜到繁盛。
我在《别拒犟心》那篇文的第218章的引言里引用过一首诗:
这里荒芜寸草不生,
后来你来这走了一遭,
奇迹般万物生长,
这里是我的心。
——周将《沙漠》
这首诗的奇妙之处就是它还可以倒着读:
这里是我的心,
奇迹般万物生长,
后来你来这走了一遭,
这里荒芜寸草不生。
这首诗奇妙地诠释了《繁芜》这篇文的文名。
现在写到23万字了,又回来添加一些。
到第72章时我开始放章前预警,也的确在这一章收到了一位读者的留言,诚恳地表达出了对四个字母的排斥,算是侧面证明《繁芜》终于成功迈入了BDSM的范畴。
在三次元里我当然赞成“爱一个人怎么舍得打他”的观点,就是不认识的人我们也不能去抽抽打打。
但一次二次里就是实验性质的东西了。我们的三次也可能是更高级生命的实验罢了。
我希望《繁芜》是实验性质的,其实目前每一篇都是。
《繁芜》是披着中式皮囊的欧风文,它的终极实验目的是将两种风格加以融合。不仅在风格上,还有手法和观念上。可能到最后会分不清皮囊和内在究竟哪个是哪个。
以及写到最后,我一定会说“浪漫主义”绝对不是欧洲文化的产物。我甚至在读欧美学者对浪漫主义的剖析时深感惋惜,因为它早就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里有迹可循,只是后来盛行的中庸之道没能给它一片沃土,所以它的光芒才投射到启蒙运动后的欧洲。
但这也不能归咎于农耕文明和中庸之道。
农耕文明是人的文明,中庸之道是人的思维方式。
人有选择么?
人没有。
祖先出生在哪片大地上,这片大地又拥有怎样的地理环境,不是祖先能选择的。他们只能适应。所以才逐渐有了当地文明、当地文化的形成。
我最喜欢汉语,因为汉字应该是至今为止唯一盛行的象形文字。
“浪漫”二字翻译于“romance”,但音形的“罗曼司”远没有“浪漫”二字写意。
因为“浪漫”两个字都有三点水。
可以说浪漫与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也可以说“浪漫主义“与欧洲人的地中海文明和大航海时代密切相关。
浪漫可以温温吞吞,但“浪漫主义”是极端的实验。
实验是求索、探寻、突破。
它可以是《苟友》里谭熙的临门一脚,也可以是《别拒犟心》里时与的与世隔绝,可以是《繁芜》里仙姑的大逆不道,也可以是倾国一鞭又一鞭的抽打。
这不是发泄。这是一次又一次地试图打碎封住自己的壳子。
我希望四个字母的实验不是皮囊上的肆虐,而是思想上的肆虐、撕裂、重组。
《繁芜》的文名就是繁和芜的两极撕裂,彰显着它作为“浪漫主义”实验的极端性。
但也不必被“极端”这个词吓到,它在这里只是意味着趋向于“完美主义”。
英国诗人T.E.Hulme说“浪漫主义从本质上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是人类完美主义的信仰”。
活到了104岁高龄的美国历史学家Jacques Barzun说浪漫主义是“对能量的敬仰、道德的热忱、原初的禀赋,对人类伟岸与卑微、强大与悲苦之矛盾的认知”。
网友对于这句话的评价也很是精辟——
用两组反义词来描述一个词,反义词意味着撕裂,撕裂后形成不规则创面,创面上会有更多层次的情绪和想象。
《浪漫地理学》的作者段义孚院士在其书中写道:“浪漫主义倾向于表达感受、想象、思考的极端性。它对混合了妩媚与恐惧、高度与深度的‘崇高’的追求远甚于对优美或古典美的欣赏。将两极化价值推向其极致的通常是那些发达社会或文明的奢侈——他们在享有高度经济安全的氛围下,赞颂个人价值,甚至那些古怪反常的个人价值。”
这几句话实在高度概括了浪漫主义的精髓。我无法再多做凝练,只能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演绎。
在此非常感谢《繁芜》的一位读者在读过这篇序言的前半部分时将《浪漫地理学》这本书推荐给了我,我有立刻去拜读、学习、欣赏、印证。
我觉得写连载文的意义就是能够和不知何方神圣的读者小精灵们成为师友,你们是师,我是友。
那就珍惜这个还有师友的时代吧。等到AI(人工智能)能取代更多思考性质和反馈性质的脑力活动时,等到信息量真的大爆炸到需要更多的AI去识别和筛选时,那大概就是真正需要面对浪漫主义认知的时代了。
认知人类的伟岸与卑微,强大与悲苦。
“浪漫主义”不是浪漫的,浪漫只是它的表象。
“浪漫主义”必将是汹涌的冲击,是惊涛骇浪。
幸运的读者来辽!能遇到你 和你交流也是一件太幸运的事,每次看到你新的文字和感受都像在开惊喜 太喜欢以至于暂时无法用文字描述 安逸鱼鱼加油!
♥(ˆ◡ˆԅ)我也是个幸运的小作者~因为漂流瓶里的文字与你不期而遇~
愿浪漫主义常伴君身,繁芜之间,仁者心动。
大大加油!!!真的很喜欢你的文字,和你所塑造的人物
非常感谢长途跋涉到这边来留言!!真的有被鼓励到、感动到~~♥(ˆ◡ˆԅ)我会继续努力哒!
鱼鱼加油!
你来啦~好哒我继续努力~
从长佩追到微博又追到太太的站子来了,从苟友入坑太太,真的很喜欢哥哥弟弟,但是苦于我玩不明白废文,只能来站子啦
好喜欢作者的文字,那样的美,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故事和人物的爱